螢光棒中的化學物質主要由三種物質組成:過氧化物、酯類化合物和熒光染料。簡單地說,螢光棒發光的原理就是過氧化物和酯類化合物發生反應,將反應後的能量傳遞給熒光染料,再由染料發出熒光。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螢光棒中通常放置了一個玻璃管夾層,夾層內外隔離了過氧化物和酯類化合物,經過揉搓,兩種化合物反應使得熒光染料發光。
使用方法
螢光棒由裝有不同液體的塑料管和玻璃管兩個部分組成,使用時將螢光棒輕輕彎曲,折斷塑料管中的玻璃管,輕輕搖動,使兩種液體充分混合,以達到最佳發光效果。
螢光棒的發光時間目前可由4小時~48小時。螢光棒發光時間的長短與環境溫度成反比(即:環境溫度越高,螢光棒的發光時間越短)、與螢光棒的初始亮度成反比(即:螢光棒剛折亮時的亮度越高,發光時間就越短)。根據螢光棒的這些特性,我們把已經發光的螢光棒放在低溫環境中(如:冰箱、冷櫃),就可以抑制螢光棒中兩種液體的化學反應,取出後可繼續使用。 |